跨境电商的多重挑战:卖家该如何应对?
最近跨境电商行业风波不断,原本已经充满挑战的市场,似乎又迎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。这一次,中美之间的贸易博弈成为了焦点,而跨境卖家们也不得不面对硬生生增加的成本压力。
特朗普再施压,关税问题悬而未决
就在部分人认为中美关系可能缓和的时候,现实却再次敲响警钟。当地时间4月25日,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“空军一号”上向媒体明确表示:关税不可能撤除,除非中国做出更多的实质性让步,而所谓“让步”,其实不过是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,让美国企业赚到更多的钱。

但对于跨境卖家来说,如今的关税问题其实已经激不起太多波澜了。更大的问题是——综合成本飙升,逼得各大平台都开始调整商品售价。
平台卖家涨价潮:低价神话逐渐破灭
在这波成本上涨潮中,最先“顶不住”的正是以低价策略闻名的两大平台——Shein 和 Temu。这两家平台卖家一直依赖低成本物流(例如小包渠道T86)维持价格优势,但现状锐变使这个模型开始瓦解。
4月25日,Shein 和 Temu同时发布涨价通知。后台数据显示:
- Shein部分商品涨价幅度触目惊心,美国市场上某些商品价格竟然上涨了377%。
- 其他类目的涨幅同样不低:
- 美妆类商品上涨51%,部分产品翻倍;
- 家居、厨房及玩具类商品涨幅均超30%;
- 女装品类也出现8%的价格上调。
不只是Shein和Temu,连强大的亚马逊卖家也撑不住了。依据第三方数据平台SmartScout的监测,自4月9日以来,亚马逊上多达930种商品集体涨价,其整体涨幅达到29%。举几个具体例子:
- 某款充电宝从110美元骤涨至135美元,涨幅超过20%;
- 一款UPPAbaby婴儿车从899美元调至1200美元,涨幅高达33%。
卖家的现状可以用一句话概括:要么涨价维持利润,要么亏钱迎合市场。 在这样的艰难局面下,更多卖家选择通过小幅调整价格,以减少损失。
物流成本全面上涨,出货变得更棘手
雪上加霜的是,物流费用也在螺旋式攀升。今年5月,多个货运巨头宣布涨价:
- 赫伯罗特将于5月12日开始征收旺季附加费,20尺柜额外收费1000美元,40尺柜收费2000美元;
- 中远海运紧随其后,5月15日起美线费率将再涨1600-2532美元/柜。
此外,受制于政策和运营压力,小包渠道T86的清关情况愈发紧张,不少物流公司已经暂停处理发往美国的货物。与此同时,亚马逊在美国的多个仓库也因为货物积压严重出现爆仓问题:
- 美西仓库:TCY1、TCY2、ABQ2等倉庫均暂停新的预约;
- 美中仓库:IUSF已完全爆仓;
- 相对而言,美东地区仓库暂时正常运行。
物流成本的激增、仓库供需不平衡让卖家们面临空前的运力压力。现在,它已经不只是价格问题,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货瓶颈。
应对之道:跨境卖家的策略调整
面对这轮成本和市场压力的“双重暴击”,每位卖家都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商业策略。以下是几个值得参考的方法:
1. 物流端优化
- 提前预约仓位,尽可能往美东或目前库存充足的仓库发货;
- 适度考虑空运渠道,虽然费用更高,但时间和可靠性是一个优势;
- 紧盯清关政策的变化,提前调整备货和发货计划。
2. 合理调整价格
- 从头计算综合成本,根据变化确定合理利润范围;
- 小幅度价格上调尽可能减少对消费者的影响;
- 提升产品差异化,减少单纯依赖价格竞争。
3. 精准优化运营
- 通过优化商品页面和描述,提升转化率和客单价;
- 多渠道引流,减少对单一平台的过度依赖,例如可以尝试独立站和其他社交电商平台。
总结:挑战之下的坚守
2025年的跨境电商行业已经迈入一个全新的阶段,高成本和高挑战成为常态。这种压力既是风险,也是寻找突破点的机会。每个卖家都需要更加灵活地调整策略,避免陷入单一困境。
适应变化、守住底线,才有可能在这一轮洪流中继续前行。跨境卖家们,扛得住就能赢!